
6.9.2025 (六) 4pm
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憑票免費入場 (按此網上登記)
林芍彬(管風琴)
林芍彬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管風琴導師及崇基學院禮拜堂音樂總監,並一直擔任香港文化中心管風琴教育系列導師。她的獨奏演出曾在香港電台第四台、新城電台及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中播放。她曾獲第六屆邁阿密國際管風琴大賽亞軍,亦曾晉身全美青年藝術家管風琴比賽半總決賽。
林氏曾於世界各地多個音樂廳及大教堂演奏。她於2017年香港藝術節與美國辛辛那提交響樂團作獨奏演出,其後在2022年維也納愛樂樂團訪港期間擔任客席管風琴樂師,並於2023年香港藝術節與香港管弦樂團銅管五重奏合演專場音樂會。近日,她於深圳音樂廳演出的「大號與管風琴音樂會」座無虛席,獲得滿場迴響,並於鼓浪嶼管風琴藝術中心圓滿舉行兩場獨奏會。
林氏經常獲邀以樂團特約樂手或合唱團伴奏身份與香港多個藝術團體演出,她與香港管弦樂團、香港巴赫合唱團和香港中大合唱團合作演出已近十年。她與澳門女聲合唱團灌錄了三張唱片錄音,並曾與來自英國、德國、新西蘭和美國的合唱團合作演出。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她出任美國管風琴家協會香港分會的創會會長。她亦是分會董事會成員,致力與分會推動香港的青年管風琴家大賽、管風琴節及夏季管風琴學院。
林氏早年師隨趙小玲博士和黃健羭老師學習管風琴。其後榮獲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基金頒發全額獎學金,前往美國紐約伊士曼音樂學院深造,取得聖樂文憑、管風琴演奏碩士及博士學位,授教於頂尖管風琴家大衛•希格斯教授。她在紐約上州居住期間,曾擔任上州聖公會教堂及天主教堂區的音樂總監及風琴師。
林氏在演奏音樂以外,還喜歡閱讀、烘焙,以及帶她那隻聰明絕頂的邊境牧羊與拉布拉多混血犬漫遊樹林。
保羅•雷科斯 (大號)
保羅•雷科斯自2001年起擔任香港管弦樂團的首席大號樂手。他生於美國加州,從茱莉亞音樂學院畢業後便到上海廣播交響樂團擔任首席大號樂手,展開職業生涯,其後移居香港。他的演奏足跡遍布亞洲、北美、歐洲和澳洲各大音樂廳,包括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奏約翰威廉斯的大號協奏曲,在座無虛席的音樂廳裡向妻子求婚。此外,他亦曾與林芍彬在深圳音樂廳一同演繹全巴赫作品。
雷科斯亦曾與眾多頂尖樂團合作演出,包括紐約愛樂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洛杉磯室樂團、墨爾本交響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和香港中樂團。他又曾參與多個藝術節,包括在阿斯本音樂節和太平洋音樂節與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和指揮家同台獻藝。
雷科斯一直活躍於中國內地各地舞台,最近先後在武漢音樂學院和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演出。他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講師,並於香港演藝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任教。
雷科斯目前正在香港恒生大學攻讀創業管理理學碩士課程,曾榮登該校院長嘉許名單。音樂以外,他還喜歡學習中文、遠足和陪伴家人。他和家人都活躍於香港的猶太人社區。
節目
李泰茲(1909 – 1991)
前奏曲與舞曲風格賦格曲
李泰茲(1909 – 1991)
為管風琴而寫的十二首作品
III. 藝術歌曲
華格納(1813 – 1883)
(利馬雷改編)
《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
浦羅歌菲夫(1891 – 1953)
(維儂改編)
《羅密歐與茱麗葉》,作品六十四
II.覺醒的街角
VI.蒙塔古家族與卡普列家族(騎士之舞)
IX.臨別依依
客席演出者:保羅•雷科斯(大號)
維央(1870 – 1937)
二十四首幻想曲,作品五十五
IV.水澤仙女
巴赫(1685 – 1750)
E小調前奏曲與賦格曲 「楔子」,作品五四八
公眾人士由8月9 日(六)起可於上午九時至晚上九時親臨香港文化中心詢問處,或按此網上登記索取免費門票。免費門票每人限取四張,先到先得。歡迎年滿六歲觀眾入場。節目長約60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如遇特殊情況,主辦機構保留更換演出者及節目的權利。
本節目內容並不反映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意見。
查詢電話:2734 2009 / 2734 2819